世界移民律师论坛专篇 | 打开国门,逐梦彼岸——周大伟老师专题分享

2024-11-16 11:29
图片
由瀛和海外、数字瀛和与瀛和国际主办的世界移民律师论坛暨中国移民律师“黄埔六期”于2024年11月9日、10日在深圳瀛和国际隆重举办,与会嘉宾是来自国内外知名的法学界、律师界、法律界人士,诸位嘉宾分享了关于移民、涉外法律业务等广泛的经验与心得,为与会者们带来了一场精神饕餮。
在诸多重量级大咖中,法学家周大伟老师更是11月9日**天演讲中压轴出场的重量级嘉宾,他为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打开国门,逐梦彼岸——改革开放后中国移民政策带来的社会巨变”。
图片
世界移民律师论坛参会观众合影



一、打开国门



首先,周大伟老师向会议主办方表示感谢。他表示,这次会议他不禁想起邓小平,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20年,也是邓小平访美45周年和中美建交45周年。关于邓小平和改革开放,周大伟老师讲了几个小故事。
图片
周大伟老师用邓小平接待科学家代表团的故事切入主题演讲
1.邓小平与留学生的故事
1978年7月,美国总统卡特派出一个由科学家组成的科技代表团访问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
会议当中,邓小平提出:中国要打开国门开放留学生去美国留学。此时,美国科学基金会的会长理查德·阿特金森问了邓小平一个问题:您本人会不会担心中国留学生叛逃?邓小平非常冷静的回答说:他不担心这样的事情,中国学生不同于俄国学生,他们忠于自己的国家,即使是出国留学后没有马上回国的人,从长远看仍然是中国的一笔财富。
让这些美国人大感意外的是,邓小平还当场说:你们美国人能不能马上接收我们700位中国留学生,将来我们还要派几万名留学生去美国,而且希望你们马上给我一个回复,这是代表团访华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为此,代表团当天就在华盛顿时间凌晨3点拨通卡特的电话,将卡特从睡梦中叫醒。最终卡特同意了让中国派遣一万名留学生。
图片
邓小平访问美国
周大伟老师认为,邓小平在这次谈话当中显示出了一位领导人宽厚的胸怀和远见,他相信中国学生不同于俄国学生,他们忠于自己的国家,即使去了国外移民了或者不再回国,从长远看仍然是中国的一笔财富。
从历史的经验上来看,海外华侨对祖国的贡献几乎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的融入世界,与广大的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对母国的贡献有直接的关系。而相形之下,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在海外巨大的移民群体显然缺乏同样的作为。
2.移民与人才流动的故事
接着周大伟老师讲述了第二个小故事。1979年1月,邓小平到美国访问,卡特提到了关于最惠国待遇的问题,但同时提出中国政府应当给予中国人民移民的自由。邓小平非常机智地回应说:如果阁下想要我输送1,000万中国移民到美国来,那我是十分乐意的。此话一出,会议室里众人哄堂大笑。
卡特也幽默地回应说,如果您向美国提供1,000万移民,那我就派1万个记者去你们中国,邓小平也笑了,说1万名记者还是太多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周大伟老师在人民大学授课,被特聘到国家科委参加一项立法工作,恰逢**物理学家杨振宁作报告,杨振宁先生说:从总体上讲,中国大陆开放人员到欧美国家,是一个明智的,有深远影响的政策。
台湾已经有几十年人才外流的历史,吵来吵去经济并没有搞垮。当然并不是说一点损失没有。但是通过留学生和华侨对国外的了解、信件或者来往访问,会给大陆带来新的观念、新的看法,这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不仅能带来你能看到的科研成果,还能带来关于西方科技发展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如果派出去的人****回来的话,大陆一时还找不出那么多位子安排这些人,这会产生另外一些问题。
图片
**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
3.北京往事告密与道歉的故事
周大伟老师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件北京往事,一位叫黄明珍的第三代华裔加拿大人,后来成为了新闻记者,虽然她是加拿大人,但她决定到中国去寻根,她在北京学了10个月汉语,已经可以与别人交流了。
当时一位姓尹的女同学来宿舍找她,直戳了当地告诉她希望去美国。黄明珍由于受到当时欧美的左翼思潮影响,对于中国有很强的归属感,因此非常不理解她,后来又向校方做了汇报。但是当时她完全没有想过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后来随着她对中国了解的深入,思想也越来越成熟,她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安,他想知道这尹同学现在在哪里,处境怎么样,于是她决定带着自己的丈夫和两个孩子返回中国来找这个同学。

图片

黄明珍(JanWong)   第三代华裔加拿大人,新闻记者
后来她知道,因为有人告密到学校,说这位尹同学想去西方国家,学校就把她开除了,而且送到北大荒劳动教养;不过文革结束以后,这个尹同学真的去了美国,后来又在美国发了财,又回到中国,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黄明珍找到尹同学,内心十分愧疚,她该和这位尹同学说什么呢?见面后,她不停地道歉忏悔。但是没想到,这位尹同学笑了笑说:你并不是**的告密者,一共有二十四个人举报了我,但你是**向我道歉的人。
4.改革开放与“松绑”
讲完这三个小故事,周大伟老师感慨道,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的变化太大了,我们如今回想起过去的时代,总是不由得内心生出多种感受。1979年时候的中国还是一个枯木逢春、大病初愈、百废待兴的国家,人均GDP不到200美元。
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多元繁荣和万象更新的国家,一些美国朋友会问为什么如今中国变得如此富有和繁荣?周大伟老师认为答案是两个字:松绑。
松绑就意味着给人们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松绑就意味着让饥饿的人去吃饭,松绑就意味着让有才华的人去上大学,松绑就意味着让有才能和本领的人去办企业发财致富,松绑就意味着让想出国深造的人出国留学。
周大伟老师说:“如果有人一定要让我告诉他们一个中国经济成功的所谓‘秘诀’,我想,那应该就是‘松绑’两个字。不难想象,十几亿被松了绑的中国人,如果把他们放在这个地球的任何一个类似的角落,其迸发出的巨大创造力,一定会震撼这个世界。”
图片
1996年10月,北京通往秦皇岛的火车在没有站台的墙子路站仅停留5分钟,当地村民抓紧时间向火车上的旅客推销土特产食品和啤酒。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观点亦可对“松绑”的理念予以印证。2024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位来自美国大学的经济学家,Daron Acemoglu、Simon Johnson、James A. Robinson,以表彰他们在关于制度如何形成并影响经济繁荣。
获奖者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国家贫穷或富裕,核心因素是政治和经济制度。
2、制度分为两种,包容性制度和榨取性制度。包容性制度保护私有财产,公平竞争,鼓励创新,为多数人提供激励,它才会促进经济的增长。
3、榨取性制度,产权不清,法制不明,权利不受约束,他只会成为少数掠夺多数人的工具。榨取性制度并不容易变革,因为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苟延残喘,除非有巨大的外部力量或者精英内部分裂,或者炸裂性技术颠覆现有的权力结构,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转型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图片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Daron Acemoglu、SimonJohnson、James A. Robinson



二、逐梦彼岸



周大伟老师讲到本次世界移民律师论坛时说:我们为什么要移民?原因不一而足,有的人为了改变生活环境,有的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有的人为了追求高品质生活,有的人为了规避风险,有的人为了享受全球化的便利。
图片
周大伟老师发表主题演讲
因此,移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考虑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无论我们选择留在国内还是移民海外,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和机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不外乎三条路,一是从政,二是经商,三是做学问。人人生来不同,降生到世,每个人手里的握的牌都不一样,打好自己的牌,走好自己的路,不必羡慕别人,不必留恋从前。各奔前程,无问西东。这样,你才不会被金钱、权势绑架,而是尊重内心的感受。活得有尊严、有品位。
2018年6月,由凤凰卫视打造的《逐梦彼岸—中国新移民》大型真实故事剧式纪录片开播。周大伟老师有幸受邀参加了这个纪录片的策划和编导工作。这个节目播出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节目追踪采访了移民海外的几十位华人华侨,涵盖“留学陪读、华人社团、赴美生子、华人政客、房产置业、海外生意”等同类纪录片鲜少涉及的丰富主题,全景展现中国移民海外生活的真实图景。
周大伟老师讲到了这个纪录片中的几个故事:
1、福建人赴美打拼餐饮业的故事
自从19世纪中叶,华工赴美淘金以来,中国餐馆已经在海外存在了160多年。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在美国的中国餐馆超过4万家,大约25%的华人新老移民,都有中餐馆工作的经历。
葛优有一句经典台词:很多去美国的人刚去的时候都嚷嚷着要去做国际贸易,可到最后都去开餐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的中餐馆开张,每天也都有旧的中餐馆倒闭,开中餐看起来门槛不高,是个比较容易起步的行业,但真正做大做强做成品牌并不容易。
福建福清人蔡仁勇先生15岁的时候跟着家人移民美国。他没什么文化,就操起了他们祖辈最擅长的一把刀——菜刀。他聪明好学,从洗完、擦地板、擦桌子开始,偷偷学手艺。之后和兄弟开了一家中餐馆。一开始开餐厅非常艰辛,他记得有一次一群黑人流浪汉来抢他的东西,他提着菜刀追了好几个街道。但是他非常刻苦认真,还专门到中国去学习川菜,在他的努力下,他终于走出了唐人街,到了更大的世界。
图片
福建人蔡仁勇先生
后来这位蔡先生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每到中午都要排队。由于他的中餐馆就在华盛顿,美国重要的商界政商人士,都到这里来用餐。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重要客人都要去他那里吃饭,他准备非常精心,食材都要亲自挑选,并且不断开发新菜式。
2.心脏移植手术的故事
张先生移民加拿大后,生意做得很好,但是突然患了重病,做手术需要排队。当他的排位顺序到了**位时,他的夫人十分担心,问医生会不会有人“插队加塞”。医生肯定地告诉他,此刻即便是加拿大总理阁下需要做心脏移植手术,也只能排队。这表明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西方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已经已经开始用法律手段来保证他的公平与公正。
近百年来西方国家随着科技和人文的进步,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尊重生命、追求公平,保证公正、捍卫每个人的人格平等和尊严,这些看似来自西方,实则彰显全人类共同向往的价值也在不断地深入人心。150年前,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在他的代表作说: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周大伟老师相信在我们国家,这一进程也会逐步发展。
3.王朔的故事
王朔是周大伟老师的好朋友,他被英国一篇商业周刊评价为是以最现实的姿态描写中国社会问题的杰出作家。后来王朔因为申请杰出人才前往了美国。那时王朔说,美国有些不太适合他,他在美国或许可以得到“自由的天空”,但却失去了“立足的大地”。
图片
王朔——生活在北京城里的一个“个体文学专业户”
王朔对于美国是非常矛盾的,2010年的一天下午,这一天是王朔绿卡过期的日子,他将绿卡拿给周大伟看,说道,他已经不准备再去美国了,但是依然认为送女儿去美国读书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周大伟老师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不需要为了移民而移民,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三、坚持开放,心怀希望



最后,周大伟老师总结道:21世纪对中国而言到底是一个充满机遇的世纪还是一个混乱不堪的世纪,人们还争论不休。不过,我们乐观地注意到,每天中国人都在面临着一波又一波汹涌而来的新问题,而且人们又愿意竭尽力量,用文明的方式而不是用野蛮的方式,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说明我们今天还算生活在一个前途光明的时代。
尽管现实中还有这么多不如意的事情在发生着,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谁也不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最终的灵丹妙药,但只要这个国家继续保持开放,我们的前方就有希望。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中国人的民智水位已经在逐渐提升,包括企业家在内的中国的精英阶层,具有高度的改革开放的共识,无论是官员、企业家和知识分子都是如此,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应该抱有乐观态度。
图片
周大伟老师回答观众提问
周大伟老师相信,中国千百年遗留下来的顽症,并不一定只能依靠中国土生土长的地方性药品来医治。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表明,国家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是有希望实现根本的社会变革的。
换句话说,当这个国家的人们经过“**次松绑”已经在衣食住行方面获得了基本满足的话,那么,为了形成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性发展,这个国家的人们是否还期待着在个人尊严、自由、法治、科技创新以及社会公平等方面获得“第二次松绑”?
讲座结束后,周大伟老师回答了热心观众们的提问。交流环节结束后,瀛和海外创始人马战伟主任为周大伟老师颁发了世界移民论坛暨中国移民律师“黄埔六期”特约嘉宾聘书。
图片
瀛和海外创始人马战伟主任(右)为周大伟老师(左)颁发特约嘉宾聘书
授牌仪式结束后,周大伟老师还为到场的每一位观众签名赠出了其著作《法治的细节》。现场洋溢着热情和喜悦的氛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周大伟老师为世界移民论坛及到场律师们签字赠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