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圣劳伦斯河畔,我们遇到了Y先生一家。Y先生是80后,医疗行业销售,爱人是北京一家医院的护士长,女儿初一,儿子小学一年级,此前一直在北京生活。
Y先生全家于去年7月份登录加拿大蒙特利尔。他们在事业顶峰时辞掉工作,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在从未到过加拿大的情况下,举家登陆,令人佩服!
他们何以有如此大的决心?为什么要在事业的顶峰时选择移民重新开始?
为什么移民?
谈及为什么要移民,Y先生坦言是为了两个孩子的教育。女儿移民前在北京普通学校上小学,马上面临初中,国内的教育内卷情况不言而喻。而Y先生还是北京800万外来人口之一,女儿即将踏入初中,时间的紧迫性让两夫妻不敢再等遥不可及的北京户籍,而且就算转战天津也要花费200万安家,另加4口之家需要双城生活十年。
Y先生从产生想法到登陆拿到永居花了2年时间。疫情期间,他开始逐步了解各所国际学校的基本情况,各国对待留学生、新移民的政策,这让Y先生真正认识到发达国家的教育和移民情况,进而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产生了转战新大陆的想法。
移民时遇到的阻力有哪些?
移民当然会有顾虑和阻力,Y先生表示,移民并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事情,也不是马上就能开启新生活,需要顾虑的事情太多。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全家人是否能够适应加拿大的生活,随之而来的还有国内工作、孩子学习的安排,国内固定资产的处理等事宜。
另外还要考虑海外的生活费预算是否充足,无收入情况下能维持多久?与目的国的文化冲突,身份认同方面是否有顾虑,最重要的是双方父母怎么安排?
如何应对这些阻力?
面对这些顾虑和阻力,Y先生说,产生移民想法时,要和家人做好沟通,争取全家能够生活在一起,实在不行,也不要分居太久。
对Y先生个人而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目的国的就业环境。国内40岁就业是个坎,但发达国家几乎不存在年龄歧视,加拿大各种职业均实行准入制度,职业培训便捷,如果取得相关行业资格,就业基本不是问题。
关于落地生活方面,加拿大医疗全民免费,孩子上学、健身,娱乐等各种活动价格比较便宜,至少比北京便宜50~80%,还有很多免费项目和场所。Y先生介绍,目前魁北克法语课、小生意班补贴1000加币/月,共3年;儿童牛奶金600加币/月至18岁。4口之家的生活费基本能覆盖。
关于父母养老安排,Y先生表示,如果有兄弟姐妹,可以出一些养老费托付给他们。如果没有的话则可以先登陆,后续给老人办理父母团聚,老人还能享受加拿大给新登陆老人的各种福利,不必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加拿大是经济发达、文化多样、政治文明的发达国家,同时它也是世俗化、移民国家。新移民来自世界各地,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差异巨大。但是政府创造各种条件帮助新移民尽快融入社会,成立了免费的新移民帮扶机构,语言培训机构,出台了新移民购房优惠政策等,真心拿出真金白银来帮助新移民,希望新移民尽快安家落户。
“能移民至加国,也是各国行业内的佼佼者才有的认知,他们有意识也有能力。”有人说,到了国外就是二等公民,会受到各种歧视,但在Y先生的眼里,这些都不存在,“都是移民,福利相等,谁歧视谁?没出国前我也不是一等公民,有可能还不如在加拿大的各国难民。”
800万北京外来人口都是各行各业有能力,能吃苦的佼佼者,他们都有移民加拿大的资本和能力,都有在加拿大工作和生活的技能,都希望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Y先生也是其中一员,只不过他更有认知也更有勇气,更懂得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No.2
另一位移居加拿大的F先生,和我们交流时,一家三口从福建来到加拿大安省仅5个月,还处于前期适应阶段,大人在艰难地工作和学习,但孩子很幸福。
F先生大学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毕业后做过6年的思科网络工程师,3年的银行信贷经理,离开中国前的最后一份职业是做了接近5年的律师。太太是教师,他们在南方的一个2线城市,生活的还算安逸。
为什么移民?
为什么要出来呢?作为一个喜欢历史、哲学,中西比较法学的小律师,F先生的价值观偏爱基于基督新教体系的普世价值,他向往和家人能生活在一个公权力有限制、私权利有自由的法治国家。在三年的疫情之后,更加坚定他们要出来的决心。
移民不是个人的决定,是家庭的共同选择
不管是移居或者移民,这绝不是一个个体的决定和行动,一定是家庭事项。F先生和他的太太都已接近40岁,移民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看起来和做起来,都很难的一件事。
但是好在他们两个人英语水平不错,价值观接近,包括对于4年级孩子的教育目标一致,还有家里父母的支持,这些都是他们决心出来的前提。
人们常说,一个人能看到多久的过去,也就能够看清楚多远的未来。
落地加拿大后,他们逐步克服前期租房、买车、适应学习、适应生活的过程。随之而来的**个困难是在冬天,他们生活在安省北部的偏远小镇,人烟稀少,巨大的寂寞孤独像大雪一般,在冬天的每一天每一刻飘零而下。好在他们一家抱着一致的决心,相互打气鼓舞,相互依靠扶持,也就慢慢克服了。
移民时的阻力有哪些?
F先生认为**的困难,应该是如何面对个人的职业生涯。不管是移居还是移民,到了一片新土地,如何落地生根,如何工作?这是个人面对的**困难。虽然出发之前有规划,但是来了之后的**份工作总是最难、最累、最辛苦的。F先生表示,目前他们一家还处在最前期的适应阶段,身体上的劳累加上心理上的压力,让他在现在的状态下很难静下心来写感受。
他们一家三口的故事很精彩,我们将继续与他们交流沟通,待他们完全适应后,再与大家分享他们移民后的生活。
No.3
移民,是人生中一个很大的决定。每个人的理由都不一样,但说到底,大家想要的无非就是更好的生活环境、优质的教育资源、职业发展的新机会,或者单纯地想换种活法。
为什么移民?
对X先生来说,移民**的原因是为了孩子。
作为北京人,X先生从小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长大,深知国内教育的压力和内卷的严重。他希望孩子能有一个更轻松的成长环境,在魁北克这样重视教育资源平等的地方,可以自由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同时,这里的生活节奏也更平和,让人可以更多地享受家庭生活。
移民的顾虑,是对未知的恐惧。
面对移民,X先生表示**的顾虑和阻力,是对未知的恐惧。X先生面临着语言障碍、职业发展、家庭适应问题和经济压力:
语言障碍:魁北克以法语为主,我之前的工作语言主要是普通话和英语,法语完全是零基础;
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我在国内的IT行业已经做到了销售总监,重新开始一份新职业,这对我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未知;
家庭的适应问题:一家人从熟悉的环境转到全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孩子和配偶的适应情况让我非常挂心;
经济压力:移民初期投入不小,房子、交通、语言学习、生活开销都得提前规划好。
移民需要面对的阻力有哪些?
面对这些阻力,X先生还是在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和准备后,迈出移民的**步,也一一去解决他的顾虑。
X先生在移民之前,花了大量时间研究魁北克的政策、文化和生活方式,还加入了很多移民论坛,和已经成功登陆的人交流经验。
面对语言障碍,X先生在出发前就开始学习法语,目标是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流利交流。通过学习,他的法语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最终通过了法国教育部DALF C1语言文凭考试,这让X先生在融入当地生活时更加从容,能够应对大部分实际场景中的语言需求。
在职业规划方面,X先生在国内时,曾经在一家IT外资企业担任销售总监,还在埃及做了4年的首席业务代表。但移民后,他选择换一个方向,开始学习金融证券投资和保险理财,并考取了CSI和LLQP从业资格证书。这是一次彻底的职业转型,但也让X先生有了全新的目标。
在孩子的教育规划方面,为了孩子能适应魁北克的双语环境,X先生决定让他上当地的公立学校(现在一年级)。双语教学让他迅速适应法语和英语,同时融入了本地文化。
X先生表示,现在到了异国他乡,生活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心态积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移民像冒险,每个人都是勇敢的探险者
来到魁北克后,X先生坦言,适应过程中的困难也不少,比如语言难关、生活差异和社交圈的建立。
尽管X先生通过了DALF C1,但实际交流还是会有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在办理各种手续时;另外,本地人的生活习惯和节奏和中国移民差异挺大,需要慢慢理解;在社交方面,X先生离开了原来的朋友圈,重新建立关系需要不少时间,但慢慢来也有了新朋友。
孩子在学校的语言问题是最开始让他担心的地方,好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很热情,孩子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双语环境,并开始展现出更多的独立性。
X先生自己也参加了本地语言班和华人社区活动,慢慢融入了这里的生活。随着时间推移,这里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让人舒心。
最后,X先生告诉想要移民的朋友们,“移民就像一场冒险,虽然有未知和挑战,但也充满了可能性。如果你正在考虑移民,我想说:别怕!迈出**步是最难的,但只要坚持下来,你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而对于孩子来说,这更是一段全新的旅程,机会多多。”
这是三位已经成功登陆加拿大的朋友给我们分享的故事,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有过一样的顾虑与迷茫,语言的隔阂、文化的差异、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其中的纠结、抉择、坚定和希望。也正是在这些未知与挑战中,他们找到了重新出发的契机,学会了在陌生的土地上,用勇气和智慧去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
希望他们的故事能够为正在考虑移民或正在经历移民过程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启示和鼓励。我们也期待更多移民家庭和我们分享移民故事!
©2025 - 瀛和海外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为云技术管理登录本站支持